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医疗美容消费调查报告 资质问题成关注重点
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资质存疑、江苏夸大宣传、省消诱导消费……近年来,保委报告医疗美容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发布同时,也出现各种各样的医疗问题。1月6日,美容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医疗美容消费调查报告。消费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线上问卷的调查点方式,共采集有效问卷17358份。资质注重调查结果显示,问题超过72.33%的成关消费者曾经做过医美项目;9.85%还未接触过医美项目的消费者表示可能会尝试医美项目。中青年是江苏医美核心消费人群,其中30岁至50岁之间医美消费者占比最多,省消为42.58%,保委报告18岁至30岁之间的发布消费者占比36.67%。相较于手术整形类项目,轻医美如射频类(热玛吉等)和水光针类更受消费者青睐,分别有44.95%和44.73%的消费者想尝试或已经做过类似项目,其次为手术类(隆鼻等)医美项目,占比37.19%。38.41%消费者每月在医美上的可支配费用在2000元至3000元,在3000元以上的消费者仅占比12.62%。同时,42.30%的消费者每年可接受价位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仅有4.24%的消费者可以接受价位在每年1万元以上的医美服务。
2022年,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收到医美相关投诉2108件。其中,资质问题成关注重点。调查发现,高达47.85%的消费者认为医美行业中医师资质存在问题。此外,医美机构操作流程也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50.14%的消费者认为医美机构进行医美项目前风险告知不够完善;6.64%的消费者表示在医美机构就医时,医美机构没有进行药品器械说明展示;7.73%的消费者表示医美机构存在无就医记录、无储存病例的情况。市场乱象使得消费者对医美行业的信任感不足,41.18%的消费者表现出对于医美行业的不信任感。
调查显示,一些经营者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对资质荣誉、产品功效、整形疗效等进行虚假宣传。而且,销售人员往往以充值有优惠、限时特价活动等话术对消费者进行诱导消费。还有部分医美机构以低息甚至无息诱导顾客进行“美容贷”。有消费者在网络平台反映称,医美机构以零首付吸引,其在店员引诱下办理了贷款,利息远超法律规定,当自己没有能力偿还时,便对其家人实施短信恐吓、暴力催收等行为。
调查还发现,医美行业存在消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缺乏正确的医美消费观。同时,医美低龄化现象日益凸显。本次调查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比14.9%,但仅有1.66%的未成年人以治疗为目的。虽然相关法律针对未成年人医美做出规定,但调查发现,父母不到场,未成年人只需带上户口本或者录音等资料,即可认定为“监护人同意”,使得“监护人同意”条款流于形式。
针对行业现状,江苏省消保委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多方位提升监管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加强联动监管机制,设立名单信息共享制度,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规范低龄医美现象。
搭建医美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尝试牵头搭建医美行业互联网平台,平台内设消费教育专栏,汇总医美机构、医师资质和产品项目信息,加大医美消费教育,消除信息壁垒。
经营者加强自律,助推行业良性发展。建立并落实依法执业自查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夸大宣传,不诱导消费,明码标价。
消费者增强医美风险意识,树立正确消费观。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在接受医美服务时,可要求医美机构出示具体价目表,对期待效果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术前应详细了解诊疗风险,仔细阅读风险告知书、知情同意书等材料,主动要求提供发票。
- ·前十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 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 ·IMF:下调美国今明两年GDP预期,避免衰退越来越有挑战
- ·泸州老窖中盐集团南方水泥或有信用缺口,吉利控股或有投资风险
- ·美国6月CPI高于预期后美国国债下跌 收益率曲线趋平
- ·阳光保险集团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央行将稳妥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
- ·出于安全考虑 星巴克将关闭多家美国门店
- ·惠丰钻石:7月18日在北交所上市 存货规模大、毛利率波动暗藏风险
- ·净值化时代需正视风险 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
- ·财联社时评:鼓励“团购买房”还不如让市场自主定价
-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 ·北京市教委: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留作业
- ·华夏银行上半年不良“双升” 董事长:信用卡阶段性违约有所增长
- ·华为“老将”入职阿里云后首次亮相,蔡英华立下什么新目标?
- ·央行回应下半年是否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留下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储备
- ·欧盟起草天然气指导文件 建议成员国采取措施应对俄气完全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