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预嘱首次入法:临终抢救该由患者说了算
时本
近日,生前首次说算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预嘱其中第七十八条在“临终决定权”上做出了大胆突破,入法规定如果病人立了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临终医院要尊重其意愿,抢救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该由由此,生前首次说算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预嘱地区。
生前预嘱写入地方法规,入法对于不堪忍受过度抢救之苦的临终临终患者是一大福音。患者进入生命的抢救最后阶段,个人愿意既难以表达,该由更难得到尊重。生前首次说算尤其当各种导管插进患者身体后,预嘱患者说话交流的入法机会丧失,想表达想法几乎不可能,即使因过度抢救导致患者十分痛苦,也只能被动忍受,直到生命结束。有了生前预嘱则不同,临终抢救是否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是否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等,患者可事先做好安排。生前预嘱具有法律效力,不担心医生和家属会随意更改。
长期困扰临终患者家属的一道难题,有望从此得到化解。尽管老人已处于弥留之际,子女若不“尽力抢救”,对己怕留下遗憾,将来自责“是我害了老人”;对外则担心留下把柄,怕人说不孝、舍不得花钱。倘若老人有多个子女,主张“放弃抢救”的子女,可能受到其他子女的指责。受此影响,过度抢救,甚至“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就成为普遍现象。决定来自患者本人并得到法律的支持,家属不再面临两难选择。
生前预嘱入法,医生也吃上了定心丸。近年来,有关方面在大力推广生前预嘱,如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在业界广为人知,其选择与尊严网站推出的“我的五个愿望”,国内已经有5万多人填写。但民间倡导不具法律效力,一旦患者的亲属对此有异议,医疗机构及医生可能面临民事侵权索赔,或者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巨大的风险让医生不敢做决定。通过立法,生前预嘱具有法律效力后,医生在法律的框架下做出选择,将不再顾虑重重。
同时也要看到,生前预嘱的完善和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前预嘱涉及到很多法律和医学专业概念,患者理解有难度,签署生前预嘱前,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服务。创伤性抢救是否值得实施,损害与收益如何评估等,也要完善操作规范,使之有章可循。生前预嘱入法也要避免被恶意利用,比如临终抢救的医疗开支很大,要谨防健康商业保险夸大生前预嘱的作用,等等。
生前预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医疗浪费,也让老人的离世从“生死两相憾”变成“生死两相安”。当社会自发倡导、患者自行争取尊严死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时,通过立法赋权,患者对临终抢救的决定权就有了最可靠保障。
生前预嘱首次写入地方法规,相关规则有待进一步成熟完善,但只要探索者多了,探索的时间久了,就会日益累积经验,最终为生前预嘱开创一个科学模式,并使生前预嘱得到广泛普及,让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抢救方式,能够少痛苦、有尊严地离世。
-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香港将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欧洲央行官员Nagel称欧洲央行尚未结束与通胀过高的对抗
- ·广发证券沈明高:消费与制造业逐步成为增长主动力,内需驱动资产重估,科创经济将迎来GPT爆发
- ·PPP项目发展趋稳 这几个省份数量和规模居前
- ·“豫酒一哥”宋河酒业的跌落史
- ·亚马逊将于2月3日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
- ·新一年债市怎么投?外商独资公募发声,有风险更有机会,操作思路明确
- ·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获证监会核准设立
- ·收评:沥青跌超5% 菜籽油、燃料油跌超4%,鸡蛋涨超2%
- ·全国年夜饭账单出炉,兔头卖爆了…这类零食订单量暴增700%
- ·布基纳法索要求法国撤军?马克龙:正等待“澄清”
- ·欧元升至4月以来最高 此前欧洲央行行长称对抗通胀不能放松
- ·iPhone 15真用USB-C:消息称老供应商倒闭
- ·光大证券高瑞东:2023年资本市场机遇远大于挑战,关注这三大机遇
- ·首次明确预计下次加息25基点,美联储理事支持继续紧缩,认为仍可能软着陆
- ·返乡办厂,制衣厂老板希望把去年亏损的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