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港股IPO募资骤降九成 中概股仍处返港高峰期
炒股就看,季度降成权威,港股股仍港高专业,资骤中概及时,处返全面,峰期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季度降成
今年一季度,港股股仍港高港股IPO市场活跃度大不如前。资骤中概
受疫情冲击、处返俄乌冲突、峰期美联储缩表预期等影响,季度降成港股市场今年以来持续震荡下行,港股股仍港高部分互联网企业、资骤中概科技企业、处返医药企业的峰期股价大幅下挫,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风险偏好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新股频现破发,一季度破发率高达六成,去年上市的部分次新股如今也已跌破发行价。打新吸引力不再,也使得IPO融资频率骤降,一季度港股募资额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九成。
IPO企业调整时间表
数据显示,港交所一季度IPO数量跌出全球五强,仅有16家企业成功上市,较去年同期的32家减半;IPO募资规模也出现“断崖式”下跌,一季度只有146.43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66.07亿港元锐减89.28%。
谈及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的表现,中信里昂证券董事总经理、全球股票资本市场及承销部主管李航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实际上从去年年底以来,已留意到IPO发行或承受一定压力,机构投资者参与IPO路演的积极性不高。
这与香港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不无关系。数据显示,恒生指数今年以来下跌8.03%,恒生科技指数跌逾20%。其中,技术行业累计大跌32.63%,媒体娱乐、汽车、商业、医疗、制药、零售等行业均跌去20%以上。
市场表现不振,IPO打新也失去了赚钱效应。截至4月13日,去年以来港股市场共有49家企业于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占比超过40%,而累计跌破发行价的企业则达到了89家。其中,“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两大行业成为新股破发的重灾区,占比三成。
香港一名私募人士谈到,目前打新没有太大吸引力,“如果二级市场上同类上市公司的股价还优于IPO企业的发行价,那我为什么还要打新”?
李航表示,如果港股二级市场没有较大改观,预计今年港股IPO上市家数和融资规模会进一步下降。
国际股票资本市场部相关人士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香港资本市场的环境给发行人的估值带来了影响,发行人需要以比较低的估值来进行发行,有些企业不得不观望市场的变化来调整项目时间表。
“但我们没有听到有上市公司要调整或者取消赴港上市的计划,也没有听说企业计划转到其他市场进行上市。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但只是一个短期的情况,中长线来说我们对香港资本市场充满信心。”该人士补充说。
他认为,从目前路演的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还是活跃于发掘好项目好企业,只是他们变得更加审慎,对项目估值的话语权也有所提高。对投资者而言,市场比较低迷的周期,反而是他们能够用较低的价格拿到好项目的大好时机。
投行收入少了三五斗
IPO市场的冷清,给境外投行的收入带来不小的影响,相关承销商参与的项目有所减少,承销规模出现了缩水。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券商只要承销规模超过4亿港元就能进入承销商排行榜前十。具体来看,继续独占鳌头,一季度IPO总承销金额为31.84亿港元。巴黎证券、中信里昂、摩根士丹利分别以20.88亿港元、19.19亿港元、12.41亿港元的承销金额位列第二、三、四位。另外,华兴证券、招银国际、花旗、瑞银的承销金额均超过5亿港元。
目前,陆续有中概股企业在港股二次上市时选择“介绍上市”的方式,也就是说先取得回归港股的上市地位,但不融资。“当企业融资需求不太旺盛的时候,对投行收入会有较大的影响。”李航说。
据了解,蔚来回归港股就采用了介绍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壹账通金融也将以介绍上市的方式进行双重上市。
不过,对于头部中资券商而言,香港IPO市场惨淡带来的影响有限。李航解释,中信里昂是100%控股公司,采用一体化管理,即投行在输出融资服务时,会向企业提供一揽子的方案,根据企业的条件和需求来选择上市地,既可以在A股市场,也能到香港市场,甚至欧洲市场。
实际上,不只是IPO降温,今年一季度港股的股权融资规模也整体下滑。数据显示,一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883亿港元,较2021年一季度的2637亿港元大幅减少66.53%。
国泰君安国际股票资本市场部相关人士表示,在疫情和市场变化的过程当中,预计有部分企业的态度会转向以观望为主,有部分企业会考虑配股或者发债。同时,市场上也多了收购兼并的机会,有些企业也会考虑通过收购兼并来支持它们的发展。
在他看来,市场上有观点预计2022年5月资本市场可能会迎来拐点及变化,现在评估增长有点言之过早,“当然为了应对市场和疫情变化,各投行都会灵活变通,分析、提高其他与机构相关业务的收入机会”。
中概股返港仍处高峰期
近期,知乎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以双重主要方式登陆港股,并于4月11日至14日招股,预计当月下旬实现港交所上市。在经历中概股“阵痛”后,知乎股价已较发行价跌去近八成。
近年来,中概股市场表现、回归港股、跨境监管合作等,一直是市场热切关注的话题。
国泰君安国际股票资本市场部相关人士指出,中概股后续的资本运作方案还是要根据各家公司的自身情况来制定,港交所去年已进一步降低了二次上市门槛。那些符合二次上市条件、在美股流通市值较大、私有化有难度的企业,二次上市要比一般IPO快,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这可以迅速地给企业搭建另一个融资平台;对于不符合二次上市条件的企业,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私有化,然后择机在港股或者A股上市也是一条出路。
“之前已经有非常多的中概股在港股二次上市了,在港股的二次上市对这些企业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信未来两年仍然会是中概股二次上市的一个高峰期。”他说。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王汉锋此前也指出,对中资企业来说,发行人选择上市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上市条件、监管政策、投资人资金属性、企业聚集效应、首发市场发行定价、二级市场表现、持续性监管等。在他看来,上市条件方面,A股财务门槛整体高于港股和美股,且创业板和科创板对部分行业有要求和限制。
-
三星3nm制程最早有望于2024年开始供应 客户包括英伟达、高通等任泽平:我转型做情感博主了,江南春:你可以转型为能量博主宁夏房企中亿基业二度赴港上市 背靠万科能否冲击成功?2022年面值退市第一股,*ST艾格股票终止上市,不设退市整理期我国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将于2030年前完成研制多家酒店集团超半数上海酒店投入抗疫:为援沪快递员紧急调配客房重庆银行遭股东违规减持:持股不到半年8次套现逾3600万 专家建议加大处罚力度哈尔滨主城六区实行社会静态化管理*ST星星两年虚增近50亿营收,仍连续亏损,监管出手!重整后投建百万辆电动车产能郑永年谈“动态清零”:美西方看中国防控要“回到科学、回到理性”
- ·中行行长刘金:RCEP成员国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地结算合作水平
- ·外媒:俄方对乌东的大规模进攻已经开始
- ·财经早报:国际粮价大涨 545家公司预告一季度业绩七成报喜
-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同美国国防部长通电话
- ·上海:到2025年生物医药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64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1例
- ·高盛:Roblox短期面临多重挑战 大砍目标价至50美元
- ·海外“代购”违禁药品案:买的是“药”卖的是“毒”
- ·广发农产品日评:美豆话题不足,国内豆粕库存仍在低位
- ·16.55亿中融信托产品展期 2021年房地产信托违约超917亿
- ·辽宁大连市新增6例无症状感染者 行程轨迹公布
- ·Argus:受益于地缘政治局势 上调洛克希德马丁目标价至500美元
- ·水羊股份:公司各品牌有完善的产品价格体系规则与价格管控办法
- ·黑河首起恶势力案13名被告人再审均判无罪,11人已申请国家赔偿
- ·饭店老板谎称“做活动”给大爷免单:他连鸡蛋都不舍得加
- ·“好学生”日元大转折,黑田东彦的“痛苦阈值”在哪里
- ·科技部陈宏生: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变革的最大变量
- ·龙腾光电行业高景气净利增长至9亿 差异化发展电脑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七
- ·美议员提议出兵乌克兰 白宫拒绝:不符合美国利益
- ·佳明GarminSmart 5运动健康手环新品发布
- ·11月22日复盘:市场现大行情底部信号 工程建设获主力资金青睐
- ·科华生物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子公司拒绝配合年报审计
- ·疫情下的小微外贸企业展业调查:多管齐下克服供应链难题,韧性十足奠定长远向好发展态势
- ·55岁银监系老将王占峰掌舵万亿东方资产:中国华融120亿清仓华融湘江银行40.53%股权
- ·刘强东发内部信:个人捐款1亿、京东高管降薪最多20%,让德邦兄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 ·陶虹已要求从张庭夫妇公司退股,盘点陶虹资本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