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最高法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4日)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套路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段及其危害,揭露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养老养老
案例一,诈骗最高诈骗被告人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法发犯罪利用老年人寻求养老保障的布类心理,承诺高息回报、典型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案例入住打折等,套路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揭露实施非法集资。养老养老
案例二,诈骗最高诈骗被告人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法发犯罪承诺高额福利消费卡、布类货币分红等为幌子,典型引诱老年人投资“养老公寓”项目,致使老年人钱财遭受损失。
案例三,被告人以销售“养老产品”为名,利用虚假宣传获取老年人信任,鼓吹投资收藏品能够获得高额利润,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廉价批发的收藏品,收藏“艺术品”变成高价购买赝品。
案例四,被告人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抵押房屋获得资金,再购买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行非法集资之实。
案例五,被告人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骗取老年人的保险费、材料费、好处费等。
案例六,被告人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以义务诊疗、免费医疗咨询等获得老年人信任后,夸大病情、虚构保健品为“特效”药品,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
法院提示,广大老年群体选择“养老服务”时,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养老企业、养老机构。投资“养老项目”和购买“养老产品”时要多思多虑,多与子女商量,不要轻信所谓“高额返利”“高价回购”等宣传,自觉抵制高利诱惑。办理“养老保险”时,要通过政府网站、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部门详细了解国家和地方政策,依法依规办理,不要轻信所谓“有关系”“找后门”可以低价办理等。看病就医时要到医院,不要被所谓免费讲座、免费诊疗等蒙蔽,更不要听信“神医”“神药”“包治百病”等。
(总台央视记者 张赛 李明)
- ·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指数体系
- ·惠理集团10月20日耗资约83.55万港元回购43.3万股
- ·高盛:维持李宁买入评级 目标价93港元
- ·美媒:“20多年的进展化为乌有” 美国人预期寿命骤降敲响警钟
- ·截至二季度末中国保险业投资沪深300成份股约7900亿元
- ·英国养老金后,另一颗“高杠杆大雷”正在持续酝酿
- ·民调:超九成美国民众担心通货膨胀,六成认为通胀正在恶化
- ·北京西城区新增感染者1名,风险点位公布
- ·宣昌能:系统性风险防范需要更多配套制度和措施同向发力
- ·南京银行再获主要股东增持,江苏交控及其子公司持股比例增至13.05%
- ·李书福之子,拿下6倍妖股ST澄星
- ·外媒:巴基斯坦考虑购买俄罗斯廉价石油
- ·美国经济界呼吁反思对华经济战,外交部回应
- ·双11还没到,快递已经涨价了
- ·美媒:多名美国联邦官员在疫情开始时进行时机巧妙的金融交易
- ·首位顶流基金经理三季报出炉,看3000点关前机构最新调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