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电商平台新观察:淡化成交额,回归经营本质助力中小企业转型
本报记者 许洁
国家邮政局11月12日发布的双11数据显示,“双11”当天全国快递处理量达5.52亿件,电商是平台日常业务量水平的1.8倍。淘宝天猫产业发展及运营中心总裁吹雪11月11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观“通过‘双11’,察淡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消费的化成回归韧性和活力,也看到新的交额经营消费趋势正在不断涌现。”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今年‘双11’的本质消费和产业趋势,那就是助力中小转型确定性。无论是企业消费者还是产业伙伴都在追求确定性。”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11“在消费渗透率和增长排名中,电商我们看到一些中部、平台中西部地区省份的新观排名非常靠前,这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零售的察淡力量,它通过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带动中国消费品质提升。”
今年已经是第14个“双11”,与以往不同的是,不论是天猫、京东等“老玩家”,还是抖音、快手等电商“新秀”,均没有公布GMV(网站成交金额)数据。天猫方面称,“交易规模和去年持平”(天猫2021年总交易额为5403亿元);京东则称,“再创新纪录”(京东2021年累计下单金额超3491亿元)。
虽没有GMV数据,但从各家公布的细分数据和相关高管的表态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双11”的三大变化:电商平台回归经营本质、中国消费市场“新”力量显现、平台数字化赋能水平大幅提升。
从拉动增量到重视存量
用户体验“卷”起来
据网经社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1年“双11”全网交易额为9651.2亿元,而淘宝与京东的销售额分别是5403亿元和3491亿元。
往年,消费者热衷于购物车“抄作业”,数学不好的甚至连游戏规则都搞不懂。但今年这届消费者似乎理性许多,“按需购买”替代了“买买买”。
海豚社创始人、电商分析人士李成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前大家其实是在透支消费,但现在似乎不会冲动消费,市场已回归理性,平台和商家的套路也明显没有以前多,‘双11’已经进入‘常态化’增长阶段。”
基于此背景,电商平台开始在用户体验上“卷”起来了。首先,简化‘双11’游戏规则,回归购物本质,“不熬夜”“价保服务延长时间”“分期免息付款”等几乎成为标配,有的平台甚至推出“直接打折”策略,买一件商品也能享受优惠。
其次,快递物流效率提升。有网友调侃,“物流快得像空投,完全不给退款机会”。菜鸟CEO万霖11月11日表示,今年“双11”期间,菜鸟预计将把超2亿个包裹送货上门,创下历年之最。京东则打出“小时购”来链接商家和消费者。刘晖表示,“今年‘双11’有超过1800个县区市的消费者体验到最快“分钟达”的即时零售模式。”
快手内部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各家快递公司近年来的产能建设和自动化建设不断推进,“双11”期间快递爆仓的问题得到较大幅度改善,但部分地区的商家还是会遇到一定困难,“为了支持‘大促’时的物流履约,我们和各家快递公司密切沟通,联动做好揽收和运力调度。”
抖音电商方面则是与多家快递企业签署“兜底保障”合作协议,平台商家获得多项专属权益,包括赔付兜底、优先揽送、价格保障、专属客服等。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电商的市场渗透率已经非常高,行业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头部电商的竞争格局相对固定。当流量红利消退,摆在平台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用户流失,谁能真正把用户体验做好,谁才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获胜。”
商家参与度提升
“新品类”涌现
相比2009年首届“双11”上,仅27个品牌参与淘宝促销活动,今年有29万个品牌、数百万中小商家、主播报名,超过2100万件商品参与。淘宝天猫产业发展及运营中心总裁杨光表示,今年是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一次“双11”。来自抖音的数据显示,10月31日至11月11日,抖音电商参与“双11”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了86%,国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在抖音商城“双11”热卖商品榜前100中,国产商品占比超过了90%。
吹雪表示,除了外界关注增长迅速的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珠宝这“新四大金刚”品类外,截至11月10日,今年天猫“双11”出现了148个成交额增长超100%的趋势品类,“很多独具创意的国货新趋势和新品类诞生,体现了品牌的创新性与消费的活力。这些行业快速增长的背后,反映了消费者对灵活出游、圈层社交和悦己需求越来越旺盛。”
刘晖表示,“我们对‘双11’的判断就是新品消费的持续增长,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在‘追新’的同时也更加理性、更加重视实际价值。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用户对新品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新品也是整个市场不停提质扩容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参与主体和参与商品的多元化以及会员的增加,说明平台对更多创业主体的吸引力在提升。”
扎根实体经济
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
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为赋能实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赋能的工具则是云计算。
刘晖表示,“我们通过京东企业业务的数据,梳理了国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对中小企业而言,采购是数字化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数字化采购对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但大量中小企业因为顶层设计、资源、人才等因素往往没有真正开始自己的数字化进程,这时候需要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去撬开中小企业数字化成长的大门。”
“比如今年‘双11’,京东云通过反向洞察,精准指导企业在包装、口味上反向定制用户需要的商品。”刘晖表示。
今年“双11”也是阿里首个全面深度运用云计算的“双11”。阿里CTO程立表示,“云计算释放出巨大的技术红利,让‘双11’更敏捷、更经济、更绿色。”
“目前互联网企业都看到了数实融合的巨大增量空间。”胡麒牧表示,“互联网企业拥有超大数据和超大流量,这两个结合后可以做很多事,不仅仅是局限于电商,如果和制造业对接,就可以赋能制造业,让制造业的生产更加柔性,对市场的反应愈加灵敏,这就让企业在生产中的冗余更少,库存成本大幅降低,中间就是利润。”
“阿里云2022财年实现了13年来的首次年度盈利,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未来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将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胡麒牧表示。
事实上,无论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还是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都显示出中国消费市场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待挖掘。透过“双11”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消费的活力和韧性,也看到了电商平台转型求变的决心,毕竟GMV大战已成为历史,高质量增长才是未来。
- ·世纪互联发布2022年Q2财报 净营收同比增长15.2%
- ·索尼推出PS Plus订阅,但后续的第一方游戏不会首发进入
- ·民生证券:市场开始消化反弹中的压力 当下布局两条最确定主线(附4月金股)
- ·里昂:重申药明康德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66港元
- ·印尼电商,大厂泥潭
- ·意大利总理:不存在俄罗斯能源断供风险
- ·渝农商行2021年实现净利润97.18亿元,同比增长13.47%
- ·上市险企年报扫描|保费开启高增模式,财险竞争“主战场”转移到非车险了吗?
- ·时隔7个月,国常会再提“降准”,释放啥信号?
- ·免租减税还发补贴!上海纾困政策细则来了,国有企业带头落实!这些行业都有涉及……
- ·奈雪的茶发上市首份年报 称今年要新开350-400家门店
- ·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涨0.43% 中药板块领涨
- ·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主管:明年上半年或是最糟糕的时期
- ·柔宇科技被曝拖欠工资:6个月发5封欠薪邮件
- ·“公募一姐”葛兰年报出炉:老字号同仁堂新晋前20大重仓股
- ·新京报评论:再出发,愿中国足球用进步赢回尊重
- ·中粮试错交易:尿素突破关键位上沿 观望或低位试多
- ·受制于需求疲软和成本上涨 海天味业2021年业绩增速降至个位数
- ·内地物业管理股走高 宝龙商业涨超11%融创服务涨近7%
- ·融创服务管理层:没有对地产进行担保,没有购买过其理财产品
-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王稳:应加强RCEP区域内金融监管机制的顶层设计
- ·因库存过剩 俄罗斯四大炼油厂据称将进一步削减炼油量
- ·基金公司赚钱榜出炉 多家营收超80亿,最高达145.57亿
- ·洽洽食品投资成立私募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
- ·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徐沪初: 智能汽车时代车企将面临业务重构
- ·业绩下滑收购来凑:恒林股份拟购标的年报“非标” 估值两年涨一倍还有多少问题?
- ·【金融街论坛】Visa公司副总裁张兆阳: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
- ·西祠胡同被“贱卖”,BBS时代雨打风吹去
- ·宁波中百业绩说明会惹人眼 多个提问涉及资本大佬徐翔
- ·大搞钱权交易、放贷获取大额回报!原龙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辉被“双开”
- ·产品包装被指“土”,口子窖称会加强美感设计
- ·俞敏洪:股价高低不是我做新东方的动力,后面几个月也不会看
- ·泽连斯基评价俄乌新一轮谈判:看到“积极信号”,但不会“缩减防御努力”
- ·兴业合金发布2021年业绩 股东应占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83.7%
- ·李亚华:建议农商银行实行差异化的资本充足率考核政策
- ·福特汽车Flat Rock工厂因芯片供应短缺停工